訂購熱線
事故分析和潤滑的意義
從事機械操作或管理的人會在工作中發現這樣一個事情:很多機械潤滑故障的原因出在機械自身的運轉問題上,即發生了不必要或不正常的振動以及噪音,或機械本身材質有問題,發生了過盈配合等。當然,也有可能是選用的潤滑劑質量有問題,或不在保質期內。
并且機殼散熱效果不佳,有些散熱孔為生產介質所覆蓋遮掩,極大的影響了機械的散熱。最后,還有一種可能是發生了機械自鎖。判斷機械是否發生自鎖則要看是否有因摩擦所產生的碎片。這種情況很普遍,一般發生在陳舊或使用年限長的設備上。
設備潤滑的管理和預防
首先,建立設備潤滑臺賬,編寫潤滑操作規程。按照操作規程選用潤滑油型號,用量和加油周期,并設置具體合理的潤滑部位,每次加油后還要做好清理工作。
其次,要根據漏油程度對設備進行等級劃分:
① 滲油。油跡不明顯,在油跡被擦凈后5分鐘內不出現油跡。
②漏油。在油跡或油滴被擦凈后5分鐘內出現油跡。(這里的5分鐘可視為鑒別是否漏油的一個臨界時間。)
② 漏油點。有一條明顯油跡或一個油滴。擦拭后不在出現可視作滲油。
③ 不漏油設備。靜結合面不滲油,動結合面不漏油的設備。
④ 嚴重漏油設備。一個漏油點一分鐘滴油超過三滴。
⑤ 最后,要定期檢驗潤滑油質量。采取檢驗方法和標準大致可分為水溶性酸性測定,水分測定,運動和動力粘度測定,密度測定和閃電燃點測定等。符合標準的潤滑油可用在生產,不符合測試標準的潤滑油嚴禁使用,且不可隨意代替使用。
潤滑材料的分類與選用
潤滑材料大體上可分為四類:液體潤滑劑、半固體潤滑劑、固體潤滑劑和氣體潤滑劑。
液體潤滑劑是應用最為廣泛的潤滑劑。它包含礦物潤滑劑、合成潤滑劑、動物潤滑劑和水基液體。半固體潤滑劑也稱潤滑脂。潤滑脂是在潤滑油(基礎油)里加入能起稠化作用的物質(稠化劑),把油液稠化成具有塑性的膏狀潤滑劑。從一定意義說,它兼有液體和固體潤滑劑的優點。
固體潤滑劑則是以固體形態在摩擦介面起潤滑作用的物質。主要有有機物、無機物、金屬化合物等。氣體潤滑劑只是把液體潤滑劑中的液體介質換作氣體,通常有空氣、氮氣、氦氣、氬氣等。氣體潤滑可以實現摩擦系數低,過轉速運行,以及氣體的可壓縮性實現承載負荷低的效果。
做到合理選用潤滑材料,就要熟悉潤滑材料的代號和質量指標,這里以液體潤滑油為例。根據GB/T7631.1―1987規定,潤滑油代號書寫形式是類別+品種+數字。類別是石油產品分類,我們用字母L表示。
品種是潤滑油按其應用所對應的組分。A代表全損耗系統,C代表齒輪,D代表壓縮機,E代表內燃機,F代表軸承、定子、離合器等。G代表導輪,H代表液壓系統,M代表金屬加工,T代表汽輪機。
數字則是代表潤滑油的粘度等級,數值是其在40℃時的中間運動粘度值,單位是mm2/s,共20個等級。例:L―AN150,表示粘度等級為150mm2/s的全損耗系統潤滑油,其在40℃時的中間運動粘度為150mm2/s。至于質量指標,這里有粘度、粘度指數、開口閃點、凝點、傾點、水分、抗泡性、抗乳性、沉淀物、腐蝕性等等。
選用潤滑油需注意的因素
要選用一款適合的潤滑油,首先,要考慮潤滑油的一些技術參數,如粘度、粘度指數、閃點、傾點等。然而,在這幾項參數中最重要的是粘度和粘度指數。顧名思義,粘度是液體受外力作用移動時,其分子間所產生的阻力大小。而粘度指數是評價潤滑油粘度―溫度特性曲線的一項指標。
粘度指數越大說明粘度受溫度影響越小,這一點對選用潤滑油來說至關重要。其次,是潤滑油的加注方法:主要分為手工給油和連續給油兩種。通常手工給油最為普遍。而油浸式、飛濺式、噴油式和滴油式都屬于連續給油潤滑。
最后,要根據具體潤滑零件,不同部位選用不同種類的潤滑油。尤其注意在高溫高速下潤滑時,應選用粘度較高的潤滑材料作為潤滑介質。
機械的正常運轉是企業產生效益的直接條件。尤其是高溫、高壓、易燃、易爆的化工企業,機械潤滑對設備的平穩運行度和完好率顯得更加重要,更是檢修時的重點目標。
然而設備機械潤滑重中之重是在于如何管理和如何選用,只要管理到位,從使用人員的培訓,潤滑劑的檢驗與選用,添加方法和記錄,安全存放這幾個方面去管理,機械潤滑才能真正走向管理系統化。
只要合理選擇和使用潤滑油,潤滑油才能真正發揮其作用,機械潤滑才能真正走向合理應用化。這也是預防潤滑事故發生最為重要的途徑之一。